碳化矽 (SiC) 是一種非常重要且常見的磨料,用於製造砂輪和切割片。其獨特的物理和化學性質使其在某些應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。本文將重點放在兩個主要面向:碳化矽的使用原因及其生產流程。 1
. 為什麼選擇碳化矽作為磨料?
碳化矽是一種人造高硬度材料,莫氏硬度為 9.5,僅次於鑽石和立方氮化硼 (CBN)。它具有多種關鍵特性,使其成為理想的磨料工具:
高硬度和鋒利度:碳化矽顆粒極為堅硬且鋒利,能有效去除材料。
脆性:與剛玉(氧化鋁)磨料相比,碳化矽的脆性更高。這在磨削過程中是一個優勢,因為鈍化的顆粒會斷裂,露出新的鋒利邊緣和棱角,從而產生「自銳化」效應,保持持續的切削力。
良好的導熱性:這有助於消散研磨過程中產生的熱量。
化學穩定性:它特別適合加工高硬度和低抗拉強度的材料,因為它不會與這些材料反應。
主要應用類別:
黑碳化矽 (SiC):純度較低,約 98.5% 或更高。它具有優異的導熱性和韌性,主要用於加工抗拉強度較低的材料,例如:
玻璃、陶瓷、石材等非金屬材料
鑄鐵、有色金屬(如銅、鋁和黃銅)
橡膠和皮革
耐火材料
綠碳化矽 (SiC):純度較高(>99%),硬度較高,脆性較高。主要用於加工硬脆材料,例如:
硬質合金(鎢鋼)刀具
光學玻璃、玉石、瑪瑙
鈦合金
矽、鍺等半導體材料
1. 原料準備及混合
這是最關鍵的一步,決定了砂輪的性能(例如硬度、粒度和結構)。
磨料顆粒:根據加工材料選擇合適的碳化矽類型(黑色或綠色)和粒徑(例如 46、60、120 等)。粒徑越大,顆粒越細,表面光潔度越高,但研磨效率也會降低。
黏合劑:它的作用類似於“膠水”,將磨粒黏合在一起。常見的黏合劑類型包括:
樹脂結合劑:最常用的一種,通常由酚醛樹脂製成。製成的砂輪具有優異的彈性、強度和耐高速性,非常適合切割、研磨和粗磨。大多數切割片都使用樹脂結合劑。
陶瓷結合劑:由黏土和長石等陶瓷材料製成。製成的砂輪堅硬、耐熱,且形狀保持性好,但相對較脆。主要用於精密磨削,較少用於切割片。
其他黏合劑,例如橡膠和金屬黏合劑,用於專門的用途。
填料:在研磨過程中添加冰晶石、黃鐵礦等功能性材料,起潤滑、冷卻或改善研磨性能的功能。
將精確比例的碳化矽磨料、黏合劑粉末和填料放入攪拌機中,經過長時間均勻混合。
2.成型將
混合好的材料放入特定尺寸和形狀的模具中。
在大型壓力機上進行冷壓,施加巨大的壓力(從幾十噸到幾千噸不等)將鬆散的混合物壓實成緻密的、最初堅固的砂輪毛坯。
將芯棒置於模具中心,直接形成砂輪的安裝孔。
3. 固化:
這是賦予砂輪最終強度的過程。具體方法取決於所使用的結合劑:
對於樹脂結合劑砂輪:將壓製好的砂輪毛坯放入大型烘箱(淬火爐)中,在嚴格控制的溫度(如180℃~200℃)和時間(數十小時)下加熱。樹脂熔化並發生交聯反應,最終固化,將磨粒牢固地黏結在一起。
陶瓷結合劑砂輪:將毛坯放入高溫窯中,在超過1000°C的溫度下燒結。陶瓷結合劑將磨粒玻璃化並牢固地結合。
4.加工與檢驗
加工:砂輪毛坯固化後,經過車削與靜平衡,以確保孔徑準確、外徑同心度高、運轉平穩無振動。
檢查:這是確保安全的關鍵步驟。每個砂輪都經過嚴格的測試,包括:
旋轉試驗:以超過其最大工作速度(例如1.5倍)的速度旋轉,以測試其結構完整性並防止在使用過程中出現開裂。
檢查外觀、硬度和平衡性。
最後,將合格的切割輪貼標、包裝,等待出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