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碳化矽的選擇及預處理
(1)顆粒類型的選擇
粒度:依耐磨性要求選擇不同的網目大小(一般為200目至2000目):
粗顆粒(50~200μm):用於高衝擊磨損場景(如採礦設備塗層)。
細顆粒(1~50μm):用於精細耐磨層(如精密機械密封)。
奈米級(<1μm):提高複合材料的密度和表面光潔度。
形態學:
角狀顆粒:增強機械咬合,增加摩擦係數。
球形顆粒:提高流動性,降低膠合劑內應力。
(2)表面改質
為了提高與膠合劑基質的相容性,需要對SiC進行表面處理:
矽烷偶聯劑處理(如KH-550、KH-560):增強與環氧樹脂、聚氨酯等有機膠合劑的界面黏結強度。
酸洗/鹼洗:去除表面氧化物,提高活性。
等離子處理:適用於高性能奈米複合材料。
2.添加方法與配方設計
(1)直接混合法
步驟:以機械攪拌或超音波分散將SiC顆粒與膠合劑基體(如環氧樹脂、聚氨酯)混合均勻。
添加比例:
低負荷(5%~15%):保持黏合劑的柔韌性,適用於薄塗層。
高負荷(30%~60%):顯著提高耐磨性,但需添加增韌劑(如橡膠粒子)以防止脆裂。
(2)梯度分佈設計
多層塗層:先在基體表面塗覆一層高SiC含量層(耐磨),再塗覆一層低含量層(增韌)。
離心沉降:利用離心力使SiC在固化前富集在表面(適用於厚塗層)。
(3)複合增強系統
與其他填料的配合:
SiC+石墨:降低摩擦係數,適用於自潤滑塗層。
SiC+碳纖維:提高抗衝擊性和導熱性。
3.固化製程優化
溫度控制:
環氧樹脂體系:在80~150℃固化,可減少SiC沉降。
聚氨酯系統:室溫固化需要延長攪拌時間,以防止顆粒團聚。
壓力輔助:熱壓(如5~10MPa)可提高SiC填充密度。
4.應用場景及典型案例
(1)工業耐磨塗層
輸送管內襯:添加40%SiC環氧膠黏劑,可提高耐磨壽命3~5倍。
礦山機械:聚氨酯/SiC複合塗層(50%負荷)具有優異的抗砂礫磨損性能。
(2)航空航太密封膠
奈米SiC(10%~20%)改質矽橡膠,耐高溫(600℃)、耐磨。
(3)汽車煞車膠合
SiC與芳綸混合,用於煞車片背襯,可減少熱衰減。
5.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法
問題一:顆粒沉降
解決方案:添加氣相SiO₂或纖維素增稠劑,或使用觸變性黏合劑基質。
問題2:界面結合力弱
解決方法:採用偶聯劑處理或原位聚合的方法對SiC進行包覆。
問題3:黏度增加
解決措施:優化粒度級配(混合粗粒+細粒),或添加稀釋劑。
摘要:
碳化矽在耐磨膠黏劑中的核心價值在於其硬度(莫氏硬度9.2)與熱穩定性(>1600℃)。透過合理選擇顆粒參數、表面改質和製程設計,可以顯著提高膠黏劑的耐磨性、導熱性和機械強度,使其適用於重載、高溫等極端工況。實際應用中,需要兼顧耐磨性和基體韌性,避免填充過量導致開裂。